东莞晋级“万亿元俱乐部”,谁是下一城

2022/2/8 13:10:50 分类:城市发展


东莞,终于拿到了“万亿元俱乐部”的入场券。

1月24日,广东省东莞市统计局公布2021年东莞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6%。

站在新起点,跻身“万亿元俱乐部”的东莞如何行稳致远?

继东莞之后,“万亿元俱乐部”将如何进一步扩围?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相关梳理和采访。

GDP突破万亿元

东莞做对了什么

事实上,2020年东莞距离“万亿元俱乐部”仅一步之遥。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650.19亿元。

就一座城市而言,跻身“万亿元俱乐部”意味着什么?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GDP超万亿元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一定高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该城市地位、能级提升的重要标志,在该城市的发展史上往往具有里程碑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同时也是2021年唯一一座新晋GDP万亿元的城市。东莞是如何拿到“万亿元俱乐部”门票的?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较为成功。

胡刚介绍,东莞市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其中,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度占据了较大比重。2008年前后,广东省开始“腾笼换鸟”,助推产业升级。此后,东莞市虽然经历了产业转型带来的发展“阵痛”,但最终把转型方向锚定在信息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

东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东莞2021年工业生产基础稳固,总量突破5000亿元,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造纸等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分别达71.1%和54.0%。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新业态新动能快速增长。在高技术制造业产品产量方面,工业机器人增长66.8%,服务机器人增长42.7%,智能手表增长209.6%,新能源汽车增长62.5%,锂离子电池增长24.4%。

站在新起点

东莞如何行稳致远

已经身处“万亿元俱乐部”的东莞,并非高枕无忧。

在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杨继东看来,GDP万亿元城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经济增长的风险。一些突发的不利冲击事件,可能通过影响城市经济进而传导到整个宏观经济。

例如,大城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可能导致城市整个资源流动放缓,不仅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冲击,也可能会通过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重大的冲击。

站在新起点,东莞如何踔厉风发?胡刚认为,万亿元新起点上的城市要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数字经济和都市圈将成为城市竞逐的关键词。

记者注意到,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下来东莞将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3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不久前,东莞市政府发布“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到“十四五”期末,东莞将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引领带动超过15万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3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

此外,在胡刚看来,作为深圳都市圈的重要成员,东莞市近年来积极向深圳都市圈靠拢,在产业上以依托都市圈中心城市深圳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实现了产业向高端跃升。接下来,东莞市应抓住都市圈发展机遇,在空间上进一步向深圳靠拢融入。

GDP超万亿元城市

增至24座

随着东莞市拿到“万亿元俱乐部”门票,我国GDP超万亿元城市扩至24座。

胡刚分析,目前GDP超万亿元城市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省会城市或综合性城市,这些城市除了制造业外,其他方面如医疗、文教等也都比较发达,并且GDP突破万亿元的时间普遍较早;另一类是以制造业为主,多为地级市,如泉州、苏州、佛山、东莞等。

从时间顺序来看,2006年上海市GDP率先突破万亿元,2008年北京市GDP突破万亿元,2010年广州市GDP破万亿元,2011年深圳、天津、苏州、重庆4座城市GDP突破万亿元,2014年武汉市、成都市GDP突破万亿元,2015年杭州市GDP突破万亿元,2016年南京市、青岛市GDP突破万亿元,2017年无锡市、长沙市GDP突破万亿元,2018年宁波市、郑州市GDP突破万亿元,2019年佛山市GDP总量突破万亿元,2020年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济南6座城市GDP突破万亿元,2021年东莞市GDP突破万亿元。

从分布区域来看,南方地区GDP超万亿元城市数量遥遥领先,占总数比重超过7成。具体而言,24座GDP超万亿元的城市中,18座位于南方地区,仅有6座位于北方地区。

从所属省份来看,随着东莞市GDP突破万亿元,广东省拥有超GDP万亿元城市数量达到了4座,分别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至此,广东省拥有GDP万亿元城市数量与江苏省持平。江苏省在2020年就拥有了4座万亿元城市,分别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

杨继东提醒,GDP万亿元城市的不均衡增长,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大循环。24座GDP万亿元城市分布不均衡,一定程度上表明各种资源仍然朝向特定城市集聚。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发挥好大城市的正向溢出效应,积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谁是下一个晋级城市

继东莞之后,谁将拿走下一张“万亿元俱乐部”入场券?

许多城市跃跃欲试。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以万亿元GDP为目标的城市多达9座,分别为烟台、常州、徐州、唐山、大连、温州、昆明、长春、厦门。如果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至少有33个。

相较而言,烟台、常州、唐山、徐州、大连5座城市更具竞争力,但这些城市目前的GDP与万亿元城市仍有着一定差距。

数据显示,常州、唐山、徐州、大连2021年GDP分别为8807.6亿元、8230.6亿元、8117.44亿元、7825.9亿元。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烟台尚未公布2021年GDP数据,但参考2021年GDP增速目标,烟台2021年GDP接近常州。

在受访专家看来,上述城市要想晋级并不容易。以烟台为例,胡刚分析,烟台虽是制造业大市,靠近青岛,工业基础雄厚,但不容忽视的是,其传统产业占比依旧较高,新兴产业支撑力尚不足。

未来,这些GDP万亿元城市“后备军”如何发力?胡刚认为,未来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在数字经济上有所突破。此外这些城市均是地级市,并非省会城市,这更凸显了从都市圈一体化中找到更多发展动力的重要性。

在胡刚看来,对苏州、佛山、东莞等地级市来说,GDP超过万亿元具有标志性意义,某种程度上经济发展已比肩甚至超过了不少省会城市。但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GDP万亿元城市影响力将逐渐减弱。相比之下,未来GDP超过2万亿元乃至4万亿元的城市将更受关注。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1月31日 第04 版)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